Skip to main content

我的电脑故事

· 9 min read
Alan Bang
Full Stack Engineer @ Ganfan Tech

先交代一下我的过往经历,给大家一个参考。

  • 1998~2004 小学
  • 2004~2007 初中
  • 2007~2011 高中(复读一年)
  • 2011~2015 大学
  • 2015~至今 工作,一个被Web后端/Web前端/Flutter App玩弄的全干程序员。

这篇文章,本来想写一下自己的编程之路,写着写着,感觉自己的编程经历并没有什么好写的,就编程了自己跟计算机的故事了。

小学

小时候比较淘气,爱拆电子设备,手表、收音机、电视机等,但只是看看内部结构,鼓捣一顿,也没研究出个所以然来,甚至去县城参加中考时住在舅妈家,临走的时候舅妈给了我几台表姐用过的随身听、学习机之类的设备,还不忘调侃说“记得你小时候爱拆这些设备,送给你回去拆着玩吧”。

然后到现在好像对这些东西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现在想要研究更深层的东西。

在农村上小学,没有接触过那么多资源,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校园里开进来两辆拖拉机,后面用防雨布罩着,里面装着几十台台式机,当老师宣布接下来两天会让我们上机训练,同学们都狂喜。五六年级两个班分享这两天时间,后来总是在期待拖拉机的到来,差不多一学期能来两次,这应该是第一次接触电脑,里面运行着 Windows95、98系统,老师会讲一下基本的使用: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WPS文档、键盘指法、复制粘贴剪切这些东西;同学们在下面偷偷地玩扫雷、纸牌。纸牌比较简单,看看能明白规则,扫雷大家都不知道啥规则,我是上了大学,才在室友的感召下学会了扫雷,其他同学都在玩LOL,我们在扫雷。当时有的电脑上还装了一些好玩的游戏,印象比较深的一个叫 “潜艇大战”。

初中

初中时段,在镇上上学,学校有了微机室,课程没什么特别之处,老师还是从头讲,多了一些 Office 三大件的学习。老师办公室里有一两台电脑,有的同学半夜或者周末会潜入到老师办公室玩游戏,大话西游之类的。

07年夏天初中毕业,求着家里花了四千块大洋吧,买了一台电脑。当时跟爸妈说,书上说了,有了电脑就可以上网、打电话、看电视、什么事都能做了。

回到家才知道我们村子竟然没有宽带,只有拨号上网,联通先给了一个10010的测试账号,看看能不能用。回来试试还不行,后来找到卖电脑的,人家说得需要用拨号上网用的内置猫,而不是宽带用的猫,又花了一百多买了一个内置猫,换上就可以了。

真是锻炼了我的耐性,网速贼慢,打开网页要半天,下载一首歌要一个小时,《隐形的翅膀》和《该死的温柔》记忆犹新。而且拨号上网时,电话就会一直占线,体验贼差,好在上网费好像不贵,一个月十块钱吧。(伏笔)

只能浏览一些网页,下载了一些高中用的词汇,编辑成文档,第一次不知道,用记事本编辑的,发到邮箱里,去镇上打印店打印,结果格式全没有,人家说要用word文档,好吧。然后就趁着打印店网速快,在人家电脑上会儿网,后来手欠从开始菜单里,打开了Microsoft Media Player,好像是什么内容啊,我还没看清楚,打印店老板赶紧跑过来关掉,说不要随便动别人电脑啦。

高中

后来暑假结束,高中开学了。我爸就去营业厅把网停了,高中一个月回家一次,打开电脑,联通的10010的测试账号,还能用,上会儿网。高中注册过很多个QQ,为啥呢,一个月不用,腾讯就把号给消掉了,每次回家都新注册。

2008年 北京奥运会在北京开幕,正直高一暑假

我爸呢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从来没见过他大声说话,小时候教育我都是我妈上。这次是见过我爸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生气,差点儿从椅子上跳起来,但他还是忍住了。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家平时的话费每个月也就几块十几块钱吧,不太记得了反正不多,那年暑假在家,打电话查询话费时,电话里告知欠费700多块钱,惊呆了。

怎么回事儿呢,就是我用10010测试账号上网了一个月,原来以为是免费的,结果全按拨打电话时长计费了。

配置和价格。当年买电脑的时候也没做好了解,也没有信息,不知去什么地方买,去了县城里一家卖家电的地方,听人家一顿忽悠就买了当时他们店里配置最低的一台。当年四千块的什么配置呢,海尔的、CPU不记得了、内存256M、硬盘80G;他们那儿的性价比一点都不高。后来想升级一下内存,人家说你这内存是DDR1代的,早就没有了,是啊08年都DDR3了。

后来就想学编程,搜了半天下载了个VB6.0,还去网上问安装序列号,只是装上了,也没有资料,没有后续。

吐槽一下当年的盗版Windows啊,各种魔改,很多自带的软件,比如Office,基本功能能用,无法升级无法卸载,操作系统、软件的帮助文档完全缺失。

大学

在长沙的苏宁易购,买了一台 Toshiba Satellite 笔记本电脑,配置算是当时的正常水平,也是花了四千块钱,用了四年吧,后来有些卡,升级了内存感觉没有效果,当时还不知道固态硬盘可以很有效的提升响应速度,后来在爱回收仅卖了400块钱。

大学的时候折腾了几种Linux系统,最爱的还是Ubuntu,跟谢尔顿一样。

工作以后

2015年,买了一台2015款15寸的MacBook Pro,4代i7处理器、16G内存、256G固态硬盘。在苏宁网上买的,花了13288,用了七八年吧,电池鼓包了,在苹果店花了1500换了电池。现在用起来还凑合,macOS最高能升级到12,不给升级了,装个Windows10也还可以。今年老妹上大学送给她先用着。

2024年,刚入手了一台16寸的MacBook Pro,M4 Pro处理器、48G内存、1T固态硬盘。

我和计算机的故事就是这么简单和肤浅,沉下心来,做点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吧。

Peace and Love.

macOS 装机配置

· 4 min read
Alan Bang
Full Stack Engineer @ Ganfan Tech

上次(2023.06.07)说了自己重新在 MacBook Pro 2015 上重新安装了 macOS 10.15 ,所以又重新折腾了一番

作为一个程序员我的 macOS 配置还是比较简单的,网上有比较多的教程是 iTerm2 oh-my-zsh Powerlevel10k 等,配置出来会比较实用/花哨/美观/护眼等,大家可以上网搜索,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置,这个后续我有时间,也会再完善,目前只能完成最基本的配置。

  1. 第一步从 App Store 下载应用,这是最简单的,不会出什么幺蛾子,如果是新用户,下载一些必备的 app, 如果是老用户,点击左下角的用户名,进入的就是账户,里面最主要的内容就是 Purchased 你自己的已经安装过的 应用列表,从这里直接找到你之前用的软件是最快的。像我降级老版本 macOS,正常的 app 详情页安装时,提示系统不支持,(也只能?)在这里才能安装旧版本支持当前系统的软件;从 App Store 安装的软件有
    • XCode
    • WeChat, QQ, QQMusic
    • Pages, Numbers, Keynote, The Unarchiver
    • OneDrive, OutLook
    • XMind
    • Sequel Ace (一款免费的 MySQL 客户端)
    • iShot 截图软件
    • Magnet 一键调整 App 窗口大小
    • Manico 一键打开/切换 App
  2. 安装 Edge 浏览器
  3. 安装 iTerm 下载解压后拖进 /Applications
  4. Command Line Tools for Xcode 在 iTerm 中执行 xcode-select --install (可选,下一步安装 HomeBrew 的过程中,也会安装 Command Line Tools for Xcode)
  5. 安装 HomeBrew
  6. 然后使用brew 安装必要的开发软件
    1. brew install python python@3.10 python@3.8 ...安装自己需要的版本
    2. brew install go go@1.19 go@1.18 ...安装自己需要的版本
    3. brew install node@18 node@16 ...安装自己需要的版本
    4. brew install ruby@2.7 ...安装自己需要的版本
    5. brew install git 一般就是最新版
  7. 安装 Oh My ZSH
  8. 安装 VSCode 下载解压后拖进 /Applications
  9. 安装 git 可视化工具: GitUp 或者 SourceTree 等,下载解压后拖进 /Applications
  10. 配置 git alias 别名,已然习惯了缩写 g s, g c 等,参考

差不多就这些,比较基础,没有啥花里胡哨的,以后再补充。

顺便说一下我对于盗版软件的看法

作为一个 software developer ,不希望自己的软件被盗用、网站被攻击,将心比心,我也是别人的劳动成果的。 很久以前确实使用过一些盗版软件,比如盗版Windows、VC6.0、AutoCAD 等,这些大型软件实在也买不起,用的也不多;后来(毕业后吧)所有软件都是有授权才使用的,免费或者付费购买的。 我感觉部分付费软件定价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虽然不爽,但是我尊重人家的劳动成功、定价和版权,大不了就不用呗。 比如 JetBrains 全家桶, Adobe PhotoShop, Navicat 等; 使用替代方案就是 VSCode, Pixelmator Pro, Sequel Ace, DBeaver 等。

就这样

Peace And Love.

在 2023 年又重新用上 macOS 10.15

· 3 min read
Alan Bang
Full Stack Engineer @ Ganfan Tech

今天是2023年06月07日,高考的日子,祝天下所有的考生考试顺利~~

2015年买的 MacBook Pro 15 英寸,本来想装一个 Windows 系统做备用机,但实在用不习惯了,感觉也没什么用处,装回了 macOS ,但是记得之前用macOS 11 or 12 感觉有点儿卡,所以这次装回了 macOS 10.15 Catalina,用起来感觉还不错。

  • 操作很流畅,比 macOS 11 或 12 更流畅,发热也轻一些,电池也更耐用
  • 风格也还行,比较喜欢的小圆角设计,从 Big Sur 开始的圆角有些太大了
  • 新的软件版本有一些不支持了,不过从 App Store 的购买记录里,可以下载历史版本
  • 而没上架应用商店的第三方 app 一般都是支持10.15的,所以问题不大
  • 除了做 iOS/macOS 等 app 开发的需求不太能满足,其他的开发 web、后端开发都能满足

目前感觉唯一的缺憾是 HomeBrew,每次使用都会提示

Warning: You are using macOS 10.15.
We (and Apple) do not provide support for this old version.
It is expected behaviour that some formulae will fail to build in this old version.
It is expected behaviour that Homebrew will be buggy and slow.
Do not create any issues about this on Homebrew's GitHub repositories.
Do not create any issues even if you think this message is unrelated.
Any opened issues will be immediately closed without response.
Do not ask for help from Homebrew or its maintainers on social media.
You may ask for help in Homebrew's discussions but are unlikely to receive a response.
Try to figure out the problem yourself and submit a fix as a pull request.
We will review it but may or may not accept it.

然后按照应用的时候,都会在本地编译构建安装,着实费时,也让电脑发热严重。比如,安装个 Node.js,耗时一个多小时

或许这能治好我乱装东西的毛病,也挺好🤣

$ brew install node@18

...

==> Fetching dependencies for node@18: python@3.11, brotli, cmake, c-ares, icu4c, libnghttp2, m4, autoconf, automake, libtool, docutils, pygments, sphinx-doc and libuv

...
/usr/local/Cellar/python@3.11/3.11.3: 8121 files, 193.6MB, built in 11 minutes 24 seconds
/usr/local/Cellar/cmake/3.26.4: 3188 files, 50.3MB, built in 12 minutes 27 seconds
/usr/local/Cellar/c-ares/1.19.1: 87 files, 661.4KB, built in 0 minutes 31 seconds
/usr/local/Cellar/icu4c/72.1: 263 files, 78MB, built in 3 minutes
/usr/local/Cellar/libnghttp2/1.53.0: 13 files, 720.9KB, built in 0 minutes 27 seconds
/usr/local/Cellar/sphinx-doc/7.0.1: 4019 files, 70.3MB, built in 5 minutes 55 seconds
/usr/local/Cellar/libuv/1.45.0: 47 files, 3MB, built in 0 minutes 30 seconds
/usr/local/Cellar/node@18/18.16.0: 2341 files, 56MB, built in 35 minutes 34 seconds